助力营商环境 我们在行动 | 临沂沂南:以“小”见“大”,探索小微工程招标新路径标杆
【信息时间:2025-06-16】
【阅读次数:】
小微工程与百姓息息相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临沂市沂南县瞄准小微工程招标投标“中梗阻”问题,积极探索招投标分类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招标投标精准性和有效性,在全市首创小额工程项目发包服务平台,推出一系列小额工程交易改革举措,让小微工程在阳光下开展,真正成为惠及群众的暖心工程。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小”切口展现“大”情怀
一是建机制、凝合力。研究出台《沂南县实施限额以下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方案》,农业、水利、住建、交通、自然资源等相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立足部门职责,加强行业监督,指导镇街统筹做好小微工程项目建设招标投标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二是促规范、立长效。坚持节约成本、优化程序、便于实施、确保安全的原则,明确将全县未达到依法必须招标的政府投融资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全流程电子化简易程序范围,覆盖农业、水利、住建、交通、自然资源等行业,引导鼓励县直单位、乡镇、开发区、村(居)及企事业单位使用该平台,力争覆盖政府投融资的所有小规模工程项目。三是压责任,强监管。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联动机制优势,聚焦招标投标过程、标后履约等多个环节,加强小微工程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积极构建“事前堵住、事中卡住、事后查住”环环相扣的全过程协同监督机制。
二、坚持数字赋能,用“小”平台做好“大”文章
一是平台数字化,交易规则更透明。以临沂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依托,研究开发“小微工程项目”模块,利用现场直播、视频互动等信息化技术,各环节步步留痕,全过程可查可溯,对违规操作实时预警、及时纠正,提高小微工程交易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二是流程精简化,交易过程更省力。简化小微工程交易流程,缩减为发布公告、响应、开包、评审、结果公示、签订承包合同等6个环节,摒弃各环节“步步皆审核”做法,在一个招投标生命周期内,交易主体累计可减少跑腿12次。三是评审多元化,交易模式更便捷。评审采用综合评分法、合理低价法、低中选优定标法、最低投标价法、党组(党委)会议及其扩大会议决议或其他合理方法,确定中标候选人。招标人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同意,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评标办法进行调整。在保证项目招标规范透明的前提下,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易模式。
三、构建多元屏障,让“小”工程照亮大民生
一是从严开展微权力大整治。立足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职责定位,紧盯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针对12345临沂首发、行风热线、营商环境体验官、政府开放日、政企“直通车”机制等渠道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全流程、全链条梳理排查,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积极推进整改反馈。 二是从实构筑微权力防火墙。引进“一键归档”系统,按照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五大环节,实现小微建设工程开评标音视频资料自动归集、一键归档、永久保存,整个交易流程规范有序、全程留痕、可查可溯,为有效监管提供数据支撑。三是从紧织密微权力监督网。为县财政局、交通局、住建局等监管部门设置监管账号15个,实现小微工程项目全程在线监督,电子线上监管率达100%;推出小微工程项目风险提示机制,在项目开评标前,每个项目编制一份“项目风险提示函”,邀请项目招标人和监管部门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整个开评标过程公平、公正、规范。